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凱美納上市7個月銷售過億
貝達藥業(yè)為六百晚期肺癌患者提供免費藥
這段時間,浙江貝達藥業(yè)董事長丁列明格外忙碌:給“千人培訓計劃”講課,到國內知名大學做講座,尋找地塊籌建新廠房……上周五,他又參加了杭州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學院成立儀式,擔當起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導師。
去年8月份,浙江貝達藥業(yè)自主研發(fā)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凱美納(拉丁文的意思是“肺的健康食品”)正式投放市場,這一被衛(wèi)生部長陳竺稱為民生領域“兩彈一星”的最新科研成果,上市7個月,銷售額就突破億元,這在國內新藥銷售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按這個勢頭,今年銷售有望突破3億元。
林場女職工成首位用藥者
“如果不是這個新藥,我姐姐的生命旅程可能已經結束,一個家庭就不再完整。”來自建德市楊村橋鎮(zhèn)的郭志強對記者說。
郭志強的姐姐郭美娟是建德林場的職工,2009年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后,先后接受了兩次化療,第一次化療就花光家里所有積蓄,第二次化療是靠親戚資助才勉強完成。2011年6月,病情再度惡化,已臥床不起的她已無力醫(yī)治,便決定放棄。此時,郭志強從網上得知凱美納上市的消息,幾經周折聯(lián)系到貝達,使得郭美娟有幸成為浙江第一位使用的患者,經1個月的服用,她站了起來,能下床獨立行走。3個月后,她已能生活自理,6個月后恢復病前的生活。
對此,郭志強深有感觸:“今天春節(jié),我姐夫又不幸得了重病。如果不是貝達藥業(yè)這5個月以來給我姐姐免費用藥,節(jié)省了五六萬元的醫(yī)藥費,真不知道這個已經一貧如洗的家怎么支撐下去。”
籌建新廠房 占地面積擴4倍
凱美納之所以被稱為靶向抗癌藥,說得通俗點,就是一種只殺滅癌細胞,對良性細胞沒有傷害的新藥,消滅癌細胞就像導彈一樣精準。不像傳統(tǒng)的化療,在圍剿癌細胞的同時也大量殺傷良性細胞。
更難能可貴的是,凱美納無論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都超過了許多進口藥,而藥價要比進口藥便宜。目前國際市場上,同類藥易瑞沙的價格是550元一片,特羅凱是660元一片,平均算下來,一位癌癥患者每月開支達到1.6萬元到2萬元。而凱美納同等劑量(3小片)為399元,每個月能節(jié)省5000元到9000元。
丁列明并不滿足于眼前的這點成績。“我國每年新增的肺癌病人約50萬,加上原來的在治病人,每年在治的病人數至少在60萬以上。而以目前公司的產能,即使?jié)M負荷運轉也只能滿足3萬左右病人的需求。”
近年來,丁列明一直在考察新的場地,目前已在余杭區(qū)物色到一塊約150畝的地塊,是原有廠房占地面積的近4倍,建成后產能將大大提高;而且新廠房周圍還有預留空地,今后隨時可以再擴大生產規(guī)模。
治療有效6個月 病人后續(xù)用藥免費
盡管這段時間舟車勞頓,但丁列明還是很開心。“到目前,已有6000多名晚期肺癌患者用上凱美納,疾病控制率達79%,也就是腫瘤沒有惡化、擴大;治療有效率達34%,就是腫瘤縮小30%以上。”丁列明告訴記者。
為了減輕患者的負擔,貝達藥業(yè)目前與中國藥促會合作,對所有凱美納治療有效6個月或以上的病人給予后續(xù)免費用藥,到目前已有600多人接受免費用藥。“這是我們自己研制的新藥,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回報國人,讓大家能享受得起我們的研究成果。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心愿。”丁列明說。
此外,丁列明還在忙的一件事就是爭取凱美納進入國家醫(yī)保目錄。如果不能馬上進入國家醫(yī)保目錄,也希望能盡早進入浙江省醫(yī)保目錄。“按目前凱美納的價格,治療6個月的費用就是六七萬多元,對經濟條件一般的病人來說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在貝達藥業(yè)風光的背后,是丁列明和他的留美博博士團隊10年的艱苦努力。期間,他們經歷了金融危機,遭受到資金鏈斷裂的巨大風險,最后靠抵押房產、出售個人資產,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及時伸出的援手才度過了危機,前后投入的資金達1.5億元。凱美納的成功面世,也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的國家,結束了這一產品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