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 》( 2012年05月05日 07 版)
本報杭州5月4日電(記者葉輝)本報5月3日一版頭條刊出的《丁列明團隊的“中國夢”》一文激起千層浪,一些與丁列明一樣的歸國專家非常振奮,他們對丁列明團隊投身祖國這塊創業熱土并取得卓著的成績表示欽佩,也對他們選擇回國創業的舉動表示贊賞。
報道刊出的當天,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翁衛軍給本報記者來電話表示,丁列明團隊的事跡非常感人,這篇報道對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宣傳海歸學子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刻苦鉆研、勇攀科學高峰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他們是我國留學生學成之后回國創業報效祖國的好典型,值得大力宣傳。他還批示讓杭州市的媒體加強對這個博士團隊的宣傳報道。
本報的報道在讀者中引起較大反響。北京讀者斯蘇民是光明日報的老讀者,他給本報記者發來短信稱:“《中國夢》令我淚流滿面!”杭州市專家與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主任管宇致電丁列明說,他是一口氣讀完報道的,報道很實在,很感人。丁列明說,電話中這位主任還幾度哽咽。
一些領導也通過秘書向丁列明表示祝賀,為他們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
報道在專家學者尤其是海外歸國人員中引起反響。同樣有過留學經歷的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郁建新說,光明日報關于丁列明團隊事跡的報道非常感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僅關乎技術本身,還必須富有企業家精神。凱美納的成功,表明丁列明及其團隊不僅是出色的醫學研究人員,更是杰出的企業家,正是企業家精神使得凱美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飛入尋常百姓家”。貝達藥業的成功也釋放出我國的創業創新環境正在得到持續改善的信號。貝達藥業的成功,成就的不僅是丁列明及其團隊的“中國夢”,更重要的是成就了廣大肺癌患者的“中國夢”。在慶賀丁列明獲得成功的同時,我們更期待著,中國能夠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使更多的丁列明們實現他們的中國夢!
報道也在海外留學生中引起反響。丁列明告訴記者,他已接到兩位博士從網站上看到報道后從國外打來的電話,其中一個叫陳玉琛的博士表示,他很希望能回國創業,尤其是希望能加入他的博士團隊。
貝達藥業公司杭州區銷售經理張錦濤告訴記者,昨天和今天,他已接到不少醫生和患者的電話。一位因術后化療失敗而絕望的患者看到報道如看到了生的希望,他激動地表示希望能盡快購買到凱美納;一些患者雖然聽說我國已經有了自己研制的抗癌藥,但不知道購買的途徑和方法,看了報道,他們找到了貝達公司;昆明一位老人肺癌手術已經兩年,一直在服用進口抗癌藥,因為太貴,家里已因病致貧,她已絕望。看到報道后她打來電話,希望能馬上服用國產抗癌藥。
本報的報道也引起當地媒體的注意,他們紛紛致電貝達藥業要求采訪。杭州日報4日在一版全文轉載了本報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