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白麗媛 通訊員 周鋒 徐偉龍
回首2012,素質性、結構性矛盾與宏觀環境的變化交織在一起,經濟轉型升級之路形勢催人。
新的一年,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是人們對浙江制造的主要期待之一,也是我省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記者在采訪中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浙商認識到,只有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和創新,才能以自主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擁抱新的發展機遇。
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
抗癌新藥引來跨國資本
1月7日,早上9點,杭州余杭區紅豐路589號,浙江貝達藥業公司門前的積雪還未融化,空氣中滿是寒冷的味道。可是丁列明卻覺得心里升騰著一股火苗。就在一個月前,他剛和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的領頭羊——安進公司(Amgen)簽署了一項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的戰略協議。“從前是我滿世界的找錢,現在是滿世界的錢來找我。”
丁列明說這話是有底氣的,在他的6人海歸博士團隊里有5人是“國千”學者,這樣的團隊在全國也屬鳳毛麟角。目前他和團隊重點研究的治療Ⅱ型糖尿病、乳腺癌、肝癌和腎癌的新藥也進展順利,將完成動物實驗,申請臨床批文。“不僅有望為更多的患者帶來生的希望,背后還有幾十億的市場可以撬動。”
生產基地里已是一片繁忙,一盒盒的凱美納從流水線上完成包裝,被運往全國各大城市。凱美納——正是由丁列明和團隊自主成功研發的全球第三個、亞洲第一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這一研究成果被衛生部長陳竺贊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都超過了許多進口藥,而藥價卻只有進口同類藥的6成。不僅結束了我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還為丁列明的公司帶來了跨越式發展:上市僅僅7個月,銷售額就突破億元,一舉開創國內新藥銷售史上的新紀錄。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凱美納年銷售總額已經達到3.6億元,月平均銷售比上一年遞增168%。“預計2013年,銷售額可以突破5億。”丁列明信心滿滿。
“2013年,我們除了要繼續做好凱美納的市場開拓,讓更多的肺癌病人獲益這項新成果。同時也要加緊其他新藥的研發,讓更多的中國患者用上自己的新藥和好藥。“我們自主研發新藥,就應該更好地回報國人,讓大家能享受得起我們的研究成果,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