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News Center
本報北京訊 記者朱國旺報道 在不久前召開的第13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10年CSCO學術年會上,我國自主創新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鹽酸埃克替尼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頭對頭”的比較研究顯示,其療效與常用進口靶向抗癌藥吉非替尼相當,安全性更具優勢。
鹽酸埃克替尼是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激酶為靶標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藥,是我國科研工作者和腫瘤臨床專家自主創新的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其第一個適應證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據主持這項名為ICOGENR臨床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教授介紹,該研究在全國有27家腫瘤醫院參與,采用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物平行對照的研究設計,直接以吉非替尼作為對照藥,研究觀察經過化療失敗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在療效方面,埃克替尼組的無疾病進展期(PFS)中位數為137天,較吉非替尼組(102天)延長34.3%;疾病進展時間(TTP)中位數,埃克替尼組(154天)也顯著長于吉非替尼組(109天)。在安全性方面,埃克替尼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0.5%)明顯低于吉非替尼(70.4%);皮疹和腹瀉的發生率也有明顯低于吉非替尼組。這表明埃克替尼的安全性明顯優于吉非替尼。
靶向抗癌藥的開發在人類抗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克服了傳統化療藥特異性差、毒副作用大的問題,是研究抗癌藥的方向和希望所在。目前,國內惡性腫瘤患者治療用的靶向抗癌藥主要依賴進口產品,價格比較昂貴,一般患者難以承受。